您的位置:首页>栏目首页 > 农业 >

田向文:驯养、教育、围猎及天性 世界热点评

2023-06-24 14:28:34    来源:顶端新闻


(相关资料图)

刘基作有《养鸟兽》一文,讲述了鸟兽为何能让人驯养成功的原因,原文如下:

郁离子曰:“鸟兽之于人,非类也。人能扰而驯之……使之得其所嗜好而无违也。”

鸟兽与人不是同类,但人为什么能驯养驯服它,是因为人能让鸟兽得到它所嗜好的东西,而不违背它。

驯鸟为驯养,驯人则为教育。

“生活即教育,是生活便是教育,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。”这是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。有一次,陶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。演讲嘛,带几本书,带个笔记本,上衣口袋插几支钢笔,才会显得有文化有知识有范儿。可陶先生却不是这样的。他是提了一只箱子走向讲台的,从箱子里拿出的是一只大公鸡。演讲带大公鸡?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,不知陶先生唱的是哪一出?陶先生拿出大公鸡后,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子上,这是喂鸡的节奏啊!只见陶先生按住公鸡的头,强迫它吃米。鸡吃米吗?鸡肯定吃米。可是这只大公鸡只叫不吃。怎样才能让鸡吃米呢?陶先生又掰开公鸡的嘴,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。大公鸡就拼命的挣扎,还是不肯吃。强按的牛头不喝水。陶先生放弃了,他轻轻地松开手,把鸡放在桌子上,自己后退了几步,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了。这是陶先生正式开始演讲:“我认为,教育就像喂鸡一样,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,把知识硬灌给他,他是不情愿的学的。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,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,那效果一定好得多!”这就是陶先生的教育理念——顺应孩子的天性。

在古典小说集《照世杯》一书中,有一个《走安南玉马换猩狨》的故事,其中“围猎猩猩”一段颇有意思:

猩猩初见那酒,也不肯饮,骂道:“奴辈设计张我,要害我性命。我辈偏不吃这酒,看他甚法儿奈何我?”遂相引而去。迟了一会,又来骂一阵。骂上几遍,当不得在那酒边走来走去,香味直钻进鼻头里,口内唾吐直流出来,对着同伴道:“我们略尝一尝酒的滋味,不要吃醉了。”大家齐来尝酒。那知落了肚,喉咙越发痒起来,任你有主意,也拿把不定,顺着口儿只管吃下去,吃得酩酊大醉……

一幅动态的“贪官受贿”图。围猎猩猩用酒,是号准了猩猩好酒的天性,这种天性也是猩猩的软肋——贪的软肋。有此软肋,嘴上说的再是刚正不阿,也是冠冕堂皇的,就像那些落马的贪官,居庙堂之上是义正言辞的正人君子,出的庙门就是脱掉画皮变得狰狞可怕的厉鬼。

驯养、教育、围猎都是顺乎天性之事。驯养是饲养并使其驯服,从而为人类服务;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自育自学,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;围猎则是双向的,围者与被围者各取所需,臭味相投的“双赢”模式,最后的结局嘛,呵呵……

作者简介:田向文,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人,定居四川省大邑县。成都市作协会员,四川大邑文学学会理事,四川省杂文学会会员,《当代杂文》副主编,《龙门山文学》编辑。在《川观新闻》《四川经济日报》《成都日报》《成都晚报》《当代杂文》《杂文月刊》《讽刺与幽默》《清风》《邵阳日报》《军嫂》《上海法治报》《义乌商报》《劳动时报》《前线理论圈》《大邑文艺》《龙门山文学》《西部故人来》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多篇。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